close

經濟評論--金磚四國 誰是真金     
                                                   
(英國  金融時報 2006-12-18)

          近年來,在商界和政界人士中,很少有哪個概念能比金磚四國”(BRIC)更流行。金磚四國指的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新興的經濟大國,人們認為,它們的實力和影響力正改變著全球的經濟與政治現實。不過,將上述四國歸於一類,模糊了這樣一個簡單事實:儘管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代表著全球力量天平的真正改變,但俄羅斯和巴西只是大宗商品價格高企支撐起來的兩個邊緣經濟體。這種差異有著深刻的含意。

        中印與俄巴之間的根本不同在於,中國和印度是在與西方國家競爭智力資本”——打造頂尖大學,投資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利用成功的僑胞來促進祖國的創新活動。例如,中國政府官員承諾將打造100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重點放在科學和工程領域;印度自詡擁有美國以外地區最具活力的資訊技術產業。兩國都面臨挑戰,但都在採取必要措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俄羅斯和巴西得益于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企,但卻沒有打算將這筆
橫財投資於長期經濟發展。在俄羅斯,政府關注的重點一直是如何將自然資源集中在國家手中,因而削減生產力,抑制外國投資;在巴西,政府一直不願實施必要的結構性改革,以形成各個領域強勁的經濟活動。這兩個國家的基礎設施仍處於第三世界水準。兩國均未在吸引一流專業人士的人才大戰中取得成功。

  
        這些差別意味著什麼?短期內大宗商品週期結束產生的地緣政治影響,以及長期內石油時代告終帶來的結構性危機,有可能使俄羅斯經歷嚴峻的經濟滑坡,就像上世紀後半葉的蘇聯。上世紀
70年代,受到創紀錄的石油收入的驅動,蘇聯經濟迅速擴張,到80年代油價跌至歷史低位時,則迅速崩潰;在不久的將來,同樣的情形也可能在俄羅斯上演。俄羅斯石油資產生產力迅速下降的事實,使這一問題變得更為嚴重。儘管我們不想高估俄羅斯可能出現的經濟滑坡的劇烈程度,但我們需要記住這一事實:幾乎沒有人預料到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政治現狀可能受到衝擊。在一個經濟陷入停滯的俄羅斯,也許既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混亂,也將出現新一波的民粹主義。這種結果會同時產生風險和機遇。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一個不安全的俄羅斯再次在世界上尋找新的位置,這將帶來地緣政治方面的不穩定。至於機遇,當前權力向俄羅斯政府手中集中的潮流可能發生逆轉。投資者可能會發現,俄羅斯在自然資源領域對外來投資更加開放,因為俄羅斯將尋求提高表現欠佳資產的生產力,但同時又缺乏自行投資所需的財力。


        有人認為,弗拉基米爾
普京(Vladimir Putin)政府在2008年以後,將會安排自己選中的候選人出任總統,從而克隆本屆政府。以此為前提得出的俄羅斯將保持連貫性的設想,低估了大宗商品價格週期結束時出現大規模政治變革的可能性。


        屆時,巴西可能也會面臨嚴峻挑戰。如果不能利用當前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時機,調整經濟結構,完善治理,投資基礎設施,那麼,巴西就有可能重蹈南美經濟體盛衰週期的覆轍。鑒於巴西經濟對大宗商品出口的嚴重依賴
——約占出口總量的40%,金屬價格的大幅回調還可能會打破巴西政界在市場自由化政策方面達成的共識。作為南美洲激進勢力平衡力量的巴西,可能會全神貫注於國內問題,而外國投資者則陷入螺旋下降的軌道中。將巴西視為新興全球秩序的一個支柱(從金磚四國的成員構成可見一斑),就是低估了上述這些風險。

最後,西方決策者對能源安全的關注,決不能取代他們保持智力資源領袖的承諾。能源安全固然重要,但保持資本市場領先地位,制定法規,資助基礎研究,創建有益於創業活動的監管環境,必須成為美國和西歐國家的重中之重。面對對西方領導地位構成真正威脅的新興市場——中國和印度,這些問題將決定西方國家的表現。勿庸置疑,所謂的金磚四國,是那些影響著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的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不過,在政界和商界領袖們制定戰略的時候,他們最好將重點放在中國和印度。


約翰
勞埃德是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亞曆克斯圖爾克爾陶布是新興市場諮詢公司Frontier Strategy Group董事總經理。

(作者:專欄作家約翰勞埃德(John Lloyd)、英國《金融時報》撰稿人亞曆克斯圖爾克爾陶布(Alex Turkeltaub))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turetrader 的頭像
futuretrader

國際金融雙面俠-歐仔部落格

futuretr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