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反彈1/2~2/3與1:1翹翹板何時適用
huan | 發表時間: 2006-08-22 08:10 |
反彈1/2~2/3與1:1翹翹板何時適用
課堂中院長:回檔反彈或高檔回檔1/2~2/3為滿足區,但有時又以翹翹板1:1法則預測滿足區,如何判別二者適用時機。
關鍵在於「突破」「跌破」!
在突破未跌高或是跌破未升低時,就可以用翹翹板1:1法則
來量滿足幅度
而回檔或反彈1/2~2/3是在看一段漲幅或跌幅的修正,並沒
有任何的突破或是跌破的動作.
正確的解釋,院長有云:
1. 上漲過程:
行進間再攻擊=再創新高且守住"兜低點".
2. 下跌過程:
行進間再攻擊=再創新低且壓住"吊高點".
(1)突破關鍵壓力(如末跌高),突破產生H之後再拉回L、拉回後守住L再突破H,這時使用槓桿理論。守住L兜低點,便可望形成上漲潮汐。
(2)突破+次筆該回不回,直接採用翹翹板,因為暫時無量度用的支點。
三分力道的應用,我們的主題稱為:"趨勢盤態"。與K線的軋空殺多的"K線盤態"不一樣,這部分名詞要小心搞混。
chs^ | 發表時間: 2006-08-22 14:19 |
關鍵在於「突破」「跌破」!
在突破未跌高或是跌破未升低時,就可以用翹翹板1:1法則
來量滿足幅度
而回檔或反彈1/2~2/3是在看一段漲幅或跌幅的修正,並沒
有任何的突破或是跌破的動作.
謝嚴 | 發表時間: 2006-08-22 16:51 |
正確的解釋,院長有云:
1. 上漲過程:
行進間再攻擊=再創新高且守住"兜低點".
2. 下跌過程:
行進間再攻擊=再創新低且壓住"吊高點".
(1)突破關鍵壓力(如末跌高),突破產生H之後再拉回L、拉回後守住L再突破H,這時使用槓桿理論。守住L兜低點,便可望形成上漲潮汐。
(2)突破+次筆該回不回,直接採用翹翹板,因為暫時無量度用的支點。
三分力道的應用,我們的主題稱為:"趨勢盤態"。與K線的軋空殺多的"K線盤態"不一樣,這部分名詞要小心搞混。
全站熱搜